〈退休規劃〉及早起步也要用對撇步!紀律三招確保退休幸福

想擁有樂退人生,「及早投資」是千禧世代現在起就得思考與布局的重要功課。不過,及早開始也要用對方法,才能確保晚年能有多元收入,邁出穩健退休規劃的第一步。

及早邁出第一步 小額投資滾出大財富

以千禧世代來說,離退休還有30-40年,雖然工作仍在起步階段,可運用資金額度較低,但也無須氣餒。即便只是小額投資,只要善用複利的力量,小錢也可望滾成大錢,長久下來對未來生活有巨大影響和好處。

年輕人注意!計畫退休嚴守三大紀律

值得注意的是,提早啟動退休規劃,並非只是坐領退休金,應有長期財務規劃。投資專家建議,年輕人在退休金儲備上必須遵守三大紀律:起步要早、錢要存夠、投資要多元。

以存錢來說,在低利率年代,光靠儲蓄來準備退休金,實在不容易。調查發現,銀行存款佔台灣家庭金融財富達40%,自2003年至2012年底,這十年間台灣銀行存款年複合之「真正實質回報」為-0.68%。因為在計算通貨膨脹、個人稅項、信貸風險後,大部分經濟體系透過銀行存款,只能取得負回報。

有鑑於此,除了一定比例的儲蓄,若能長期投資多元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,如共同基金、股票等其他資產投資,確保有多元收入,到了晚年才有足夠且風險分散的退休金來源。

宏利投信總經理張一明提醒,投資人應考慮各資產類別,審慎分析個人風險偏好,評估其收入可預測性、投資工具價格波動性、資本增值潛力,建立具資本增值與經常性收益潛力的多元化投資組合。

配置適當多元工具 退休規劃一大助力

不過,要讓財富穩定增長,也不能忽略台灣的退休、教育、生活開支、醫療護理和住宅的成本平均每年增長3%。但同時,投資人的投資組合每年報酬平均為2.7%,僅能趕上理財目標的成本漲幅,因而削弱財富增長的能力。

張一明建議,資金選擇較高效益的投資工具包括:共同基金、個別股票等,這些工具的回報,都會比持有現金的報酬率較高。只要把10%至50%的儲蓄轉到較高效益的投資,就可以顯著降低甚至消除回報不足的比率。

較受投資者歡迎能產生定期收入的方式,不外乎買房收租及買股票╱債券收息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前,先要考慮以下幾項因素:一、個人風險承受能力;二、獲得收入的頻率;三、配息率╱回報率(利息收入相對投資金額的比率)及實際收取利息的金額;四、資產變現能力。

先談買房收租。假如屋主沒有遇上租霸,能按時收取租金,確實能做到每月都帶來收入。但屋主須做足功課,要留意的是,屋主可能須就租金收入繳付房屋相關稅金,屆時實際收入將大打折扣。此外,房屋的變現能力較低,一旦有資金需要,未必可及時出售套現。

相比之下,買股票(如高息股)或債券(如政府債券)的變現能力較高,但普遍每季或每半年才配息一次,對於「只出不進」的退休人士而言,選擇一些可提供每月收入(現金流)的投資會較為理想。

事實上,市場上還有一些具備配息特點的基金,供投資者選擇。退休人士一方面可定期獲得收入(如每月、每季或每年配息一次,配息次數及金額視乎個別基金而定),避免「坐吃山空」,另一方面可透過將退休金繼續進行投資,爭取潛在資本增值的機會。相比買入單一高息股或債券,基金所包含的是一籃子投資組合,較能分散風險,變現能力亦與股票相當。

當然,配息投資工具也並非只適合退休人士。若您手持大量現金,正等待適當時機實現理財計劃,也可靈活運用這筆閒置資金製造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