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掌握國家發展契機〉全球供應鏈洗牌 新南向政策成效顯助台搶占先機

美中貿易爭端、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一連串斷鏈、缺料危機,加速了全球供應鏈重組,國際大廠近年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台灣或東南亞國家,而新南向政策正是蔡政府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的經貿戰略之一,台商提早布局東南亞,才能使得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站穩關鍵地位,並收割成果。

整體而言,新南向政策是台灣在國內外新情勢下,全面性經貿及對外戰略之一環,不僅是著眼於分散經貿風險,爭取更多市場商機,更希望尋找台灣經濟新動能及供應鏈上的新定位,並透過台灣在國際社會有意義的參與,達到區域和平穩定的目的。

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,綜觀 2021 年經濟表現,台灣對新南向 18 國出口額達 825.8 億美元,創下歷史新高,超越 2019 年疫情前的水準 631.1 億美元,為 2016 年新南向政策推動以來的最佳成績。

其中,出口占比最大的積體電路貨品,就占台灣對新南向 18 國出口比重近 4 成,其他主要出口貨品包括資通訊產品及零件、半導體裝置及製造半導體之機器、光學元件、石油製品、熱軋鋼製品、塑橡膠原料及有機化學品等,皆為台灣向新南向國家出口大宗。

以個別國家分析,我出口新南向國家金額排名前五大市場,依序為新加坡的 257 億美元、年增 34.8%;越南 140 億美元、年增 32.8%;大馬 133 億美元、年增 40.9%;泰國 70 億美元、年增 32.8%;菲律賓 61 億美元,年增 7.6%。

儘管台灣沒簽 FTA,但台商在海外生產高關稅的產品,把零關稅的資通訊產品留在台灣,或從中國移回台灣,分散生產基地效益最大化,結果在貿易戰及疫情下,意外催動台灣出口大躍進,經濟成長相較其他亞洲四小龍及先進國家表現強勢。

隨著外國投資人直接注入資金,東南亞及南亞國家服務業近年迅速竄起,並逐漸從勞力密集產業轉向科技密集及智慧自動化,帶動經濟快速發展,消費能力大幅提升,再加上其積極參與全球區域經濟整合,擴大市場優勢,內需市場商機龐大,儼然成為未來亞洲經濟的新引擎,台灣當然不會缺席這場亞太經貿競合賽局。